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沒有故事的故事》劇本 序


一個未知的空間,就有如平行時空,四個人互不相識但共處在同一個地方。他們有如在相互溝通,但卻是毫無交集,大抵上人類的溝通模式也是這樣。
四個人,一個是年青、有魄力的政治家;另一人的外表看上去相當沉默,卻是新興的宗教領袖;唯一一個女性則是曾經當紅的歌手,像你我都知道,歌手到最終還是嫁給富翁;最後一人是一個格格不入的青年,他看上去相當平凡,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大成就,平凡人也許在某些場合才是最不平常。
四人等了良久,身旁沒人,只好拿出了自己的蛋糕,在自己生日,對自己唱著...

燈亮

四人: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
政:喂,許願吧!
宗:我成為神的權柄二十七年,我希望...
富:我信仰錢,因為錢可以買到任何野,包括...
青:許願?我每一日都許願,但係願望從來未成就於我手中,許願?要講願望,我不如隨便說說一個...
政:我只想世界和平,當人站在高位,欲望便很簡單,不是權,就是要位;我願意幫助大家渡過你們不想面對的困難。
富: 人生為了什麼,我只是為了得到你們每一人想擁有的。我貪心?不對,我只是努力。我信仰錢,因為錢的力量比神更強。
宗: 為什麼仍要戰爭?我每天都禱告,期望上帝停止戰爭;讓這可憐的孩子免受戰火煎熬。可是,神呀!為什麼你仍未聽我期許?
政:所以許願這一回事真的不能說得過且過,等一會我離開這個房子後,便會有一群記者蜂擁而至,他們會問我...
宗:他們問什麼,你如實回答就好了!或是,你可以說說他們想聽的答案吧!
富:或者,我有一天我可以...或者有一天我可以成功咧!
青:我希望...
四:世界和平!

燈漸暗,四人萎坐在一角,停了下來,慢慢睡著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城市的精神:為什麼城市特質在全球化時代這麼重要?(1)

事情是這樣子發生的,上City and the Arts的課堂,老師強烈推介一本名為《城市的精神》的書。


書名:城市的精神:為什麼城市特質在全球化時代這麼重要?
作者:貝淡寧(Daniel A. Bell)、艾維納.德夏里特(Avner de-Shalit)
譯者:吳萬偉
出版:財信 2012 / 02
http://www.pots.tw/node/10691


當中提及過一個城市能否發展出其獨有的「城市精神」, 大抵上有以下六個因素:
  1. 這個城市得沒有貧富差距,或民族和種族群體間的巨大鴻溝。
  2. 某個城市和另一個城市有長期的競爭關係
  3. 城市的身份認同/精神受到外來力量的威脅
  4. 城市有實質性權威
  5. 城市擁有或是曾擁有偉大的城市規劃者
  6. 一個外部機構把城市貼上擁有某個特徵的標籤
大抵上我認同,甚至對我來說,一個城市精神異常強烈的城市該具備以上六點。唯論點一我卻有意見或是不認同。

在我的立場,所謂「沒有貧富差距,或民族和種族群體間的巨大鴻溝」其實應該把這句定義改為:「城市的人民在某一個層面上有一個普遍性的平等」(如:香港在教育水平及社會需求等方面比較均等;書中亦指耶路撒冷也的人民在宗教身份上的認同有其共識)。個人認為由於在金錢最易被量化的情況下,作者才會誤定義把貧富差當成一個註釋。

如果在這一個大前提之下,我是十分認同這一句說話。甚至,我認為這是「發展出一種城市精神的最大誘因」。

看畢前言,為了方便我可以在理解「城市精神」的建設有一個很粗略但堅定的定義:
「城市精神是城市人民的異質性中的同質性延伸及深化和共鳴」

有了這一個註釋和立場,在日後探索一個城市的「城市精神」便會有很大的便利和可跟隨的邏輯。

《沒有故事的故事》拆局(1)


前言:
《没有故事的故事 story-less-story》是一個劇本,我這樣子對它期許,我不打算寫一個故事,也不打算寫一個議題,我只是想寫一種狀態,一種思考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在強調要細細再三閱讀這個劇本呢?

因為,沒有故事性的劇本,我們就被逼從另一方面切入。

不應順著讀,而是每一次進入一句對白的含意時,都必須回顧之前發生過的事情,假想這句對白一定有它發生的理由,然後為它想像一個故事。

這樣子的反覆追溯,對於思維是一個很好的訓練。

然後,其實看每一件事件、每一個故事、每一句說話、每一個人...都是這樣。

這樣,就是我的思考領域。

「不要忘記問為什麼。」
「不要放棄找尋理由。」
「不要停止思考。」

說到底,這才是劇本的核心。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沒有故事的故事》﹣寫作的開始

是時候寫一下有關這一個劇的事情,
這個號稱「打破觀眾信念的實驗劇場」創作的最初衷,說到底,也不過是想重新再思考一次表演藝術是怎麼一回事。

我這樣跟製作團隊說過:「假如,演員能夠真正學會閱讀這個劇本;學會消化這個劇本;學會真切演出這個劇本;這將對他們的人生不同範疇都有莫大幫助。」這不是一個單純為了說一個故事而寫的一個劇本,因為,我們開宗名義就已經說好了,這是一個沒有故事的故事。

沒錯,沒有故事也可是一個表演,只要有一個強大的意念、一個不變的表演原則,就能成為一個表演。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現代戲劇的可貴之處。

我花了很多時間想:「什麼才是演出?」

這是我寫這個劇本的真正探索...什麼打開思考之門,這是每一個人一生的基本,和這個劇本一點關係都沒有。

《沒有故事的故事》是一個實驗。不是指戲劇成品是一個實驗,也不是指演出手法是一個實驗,

而是,由寫作到導演、排練和演繹都是一個嘗試的終極實驗...



2012 年 9 月 7 - 9 日 (星期五、六、日共四場)
晚上 8 時15分 (7-8/9) (五至六)/ 下午 3 時 (8/9 及 9/9) (六至日)

門票將於8月9日 各城市電腦售票處公開發售

票價:$100 / $80*
* 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及全日制學生優惠
* 設有演後座談,歡迎參與。


門票現在各城市電腦售票處、
網上及電話購票熱線發售
票務查詢:2734 9009
信用卡電話購票:2111 5999
網上購票: www.urbtix.hk
節目查詢: 6144 6043

粵語演出
節目全長約1小時30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遲到者須等待適當時候方可進場,6歲以下人士恕不招待

*主辦機構保留節目取消、更改、退票及更換演員之權利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打電影]低俗喜劇.真正喜劇




《低俗喜劇》是我近三年來唯一一部認為是喜劇的電影。比起近年來乜柒翻炒之作《東成西就201X》、《我愛香港》系列、《最強囍事》...之類,終於,我們看到一部真正的喜劇。可笑的是,以上一干垃圾電影的導演,都是電影圈的老大哥,而《低俗喜劇》是仍不時有人指為嘩眾取寵的彭浩翔。

剛好我看這一場,導演彭浩翔現身謝票,他這樣說:「其實我想拍好耐嫁啦,不過因為近年嚟我有好多戲都係合拍電影,內地既審批根本唔會俾一部咁既戲上,佢地驚我地呢啲戲會教壞觀眾...」之類。

然而,這一部電影事實上比任何一部近年的港產片更應該帶入內地市場。

有多少年,我們香港沒有出過一套完全地道的香港賣座電影?上一部叫《志明與春嬌》,也是彭浩翔拍的。就算是《春嬌與志明》,都只是一部寫實一點的港女童話...

《低俗喜劇》在說的,是香港人的粗口;拍的,是香港電影業的可悲;用的,是最正統的港式喜劇拍法。

我不多說,每一個入場看過的都會了解我的意思。



廣告時間:

每一位,請按入此網址加讚,然後,買票!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香港派膠》﹣一個師奶的說話


香港膠災
2012-8-3 12:57:17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sinaweiboShare on email
颱風韋森特為香港帶來的,不止是一個上午假期,還有一股致命的污染浪。
強勁的十號風球,把裝載大量原材料膠粒的貨櫃吹倒,貨櫃被打開,裝載膠粒的麻袋穿破,開始散佈大嶼山及南區的海灘。它們將會吸收海中的有害物,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將會當此為食物,遺害未可估量。
上星期六,志願人士Tracey Read組織了一個接近四十人的團隊,到愉景灣清理污染物。環保署、食環署與該區的清潔人員都有參與。經過一天努力,接近150袋膠粒(與垃圾)被清理,可惜海岸的污染程度遠比志願者想像為大。據了解,有接近200包印有中石化商標的膠粒遺失,相信內裡的膠粒已全部散失於海洋 — 不要忘記,被清理的150袋只是膠粒連其他物質,現況絕不是「已清理3/4污染物」般理想。
中石化代表終於與志願人士會面,表示歉意,並承認裝著膠粒的袋子來自他們的貨櫃,可惜他們未能提供清理污染物的方法與具體措施。(來源)
03/08/12 - 16:55更新:
中石化代表對事件表示,而貨物雖然由中石化出廠,唯貨物出門後,保護及處理的責任已轉移到船公司及購貨顧客身上。中石化只能追查貨船編號及提供有限度的客人資料。(來源)
香港的海洋生態正面對嚴峻難關,需要大家的關注與動員。今明兩天,志願人士再有清理活動。是次目標是大嶼山稔樹灣與愉景灣(愉景北商場附近位置),如你有空,請參與
被沖下海的膠粒,包括中石化的產品
魚類吃了膠粒,將難以消化而死亡
受膠粒污染的沙灘位置
幾位逾70歲的婆婆請纓做義工,抬走每包逾25公斤的膠粒,清理現場。
(來源:journeytotheplasticocean.wordpress.com)

來源: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E9%A6%99%E6%B8%AF%E8%86%A0%E7%81%BD/
我就住在赤柱,我衷心說一句:他朝君體也相同。
整個事件都是一場悲劇,悲劇在於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場單純的生態災難,也是香港的誠信災難。

接下來我要說一個故事,我要說一個故事/教訓。
我弟弟很小的時候就去了外國讀書,所以我和他的相處日子並不多,但我和他的相處回憶中有一個故事到今天我還不能忘記。就在他十歲(還是九呢?我不記得了哈哈!)的時候,有天我媽和爸出街吃飯去了。

獨留孩子在家中是不對的,我和弟卻因為不想去而留在家中,那時候我房放了一張旋轉椅子。你知道,對一個孩子來說,一張旋轉椅子的魅力有多大嗎?坐上去不停怒轉,絕對比滴住尼的啡色灰熊山谷好玩!絕對更好玩!

所以,我弟很熱衷於在這東西找快感。

我也很樂意不停轉他。

到最後,悲劇發生了!因為我從小就有做高登仔的潛質,我的手勁大到可以把椅子一掌震散。當然,因為我怕我弟弟會被我打死所以我只用了輕力推幾下...但無奈我的力量太大...真的太大...

椅子轉得太快,把我弟整個飛甩出去。

套現代語一句:「今次仆街雀」。

他仆街了,然後開始不停哭,說好痛好痛之類。

好啦!我知道好痛啦!我摸摸他的頭頭,說:「沒事吧!不要告訴媽媽,不然你一定會被鬧慘啦!」其實,我是怕我被鬧慘。

我很賤吧?對,我想說當你長大之後,你會發現社會上比我賤的人多很多。

怎也好,那天晚上我比平日更乖,我弟也是。不到十點,我和他都上床睡了。到了第二天我就很乖上學去了。嗯,現在想起,原來我心虛起來也真的很乖...

下課回家,我媽便笑笑的叫我出來,那一刻,我知道出了亂子...

因為家長這種生物是不會無故向子女和顏悅色...愈是笑,愈是危險...嗯...

「你知道弟弟去了哪嗎?」她問我。
「我不知道啊。」
「他去了醫院啦!」
「什麼!?」我大吃一驚!

他骨折了,而且骨折的位置在肩骨對落一點的位置,不能打石膏,而且痛苦非常,也許可能很易有後遺症!然而,這是我的錯。

我媽花了十五分鐘時間鬧我,我覺得她的態度比平日更惡。絕對,我很想死。

然後,她說了一句話到今天我還記得:「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打算騙上暪下!你知道,既然無論如何都死硬,為什麼你不肯坦坦白白呢?」

我媽是一個只有小六程度的女人,她說出了一番留給香港政府的話。



廣告時間:
https://www.facebook.com/StoryLessStory
請加讚:https://www.facebook.com/StoryLessStory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有關愛情...我想說的是...累

「BB 我很想跟你一起住,很想更愛你;很想說這段日子我很無力,更需要你也更愛我」我發了一個短訊。

「乖,我都好愛好愛你」你說。

其實,這不是我想換人的回答。也許是我說得不清楚,但絕對,我期望你能付出比愛我更多的東西。

我知道,當有一天愛情變得斤斤計較時;下一步要計較的,是如何避免分手。
我很努力,我用了我一生人也沒法再籌蓄得到的愛努力下去;愛情,絕對需要努力。這是我在很多次,不同的小說中都有說過。是的,我是一個小說作家,所以我比大部分人都了解文字的意義。

我一直都很痛苦,做不喜做的工作很痛苦;
應酬不喜歡應酬的人很痛苦;
明明知道喜歡什麼,但做不了的人生很痛苦;
自己知道自己一點都不想長大,但一件又一件事情逼迫自己長大很痛苦;
做了很多愚蠢的事,但只有自己一個人在笑很痛苦...

也很寂寞。

其實,我很寂寞。

我跟我最愛的女孩說過,我真的很寂寞。

沒有人信,
因為,我的將來很清晰,可以做舞台;
因為,我的才華開始有人賞識,有人找我寫劇本;
因為,我可以在一年內跟最好的老師學習,我的Grad Pro比很多人都大和易做...
因為,我有一個我很疼的女朋友,而她也很愛我...

這樣的我,讓很多人都很羨慕;但我自己,很討厭。

我以為世人不理解是正常,因為,他們不會用心去看我;
所以我把我所有的愛寄托在一個值得的女孩身上,然後,希望在她身上換來關心;
然後,我發現,我說了很多很多次,我很想她,也只是徒勞。

世上最大的真理是:「你不能期望每一個人都像自己一樣。」

我願意很累很累也好,都要堅持每天打電話給妳;不代表你也會。
我願意很不開心很不開心也好,在女孩需要時當小丑;你是永遠的觀眾。
我想在我想放棄時得到你的愛,但知道你累,我會說不要緊;疲倦是你最好的理由。
我知道這個女孩愛我,因為我和她有愛的共鳴。愛情,大抵就不過是一種共鳴。可是,我的愛在於我可以等一個女孩四小時才下班就是為了抱著睡四小時...她的愛在於,她真的只把世界交到我手中。

我了解,這個女孩給我的愛有多大額度;她奉獻了她的青春和感覺...

但我累了,我累了個人的行動...
我累了像個傻子...
我累了只敢滿足別人的自己...

我想休息。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如何對付傳銷電話才是最有用?

如何對付傳銷電話才是最有用?
我今天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話說早前我在某處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幫男的,可惜不是黑絲美女....
只用了三分鐘就做完,內容也只包括「最低工資有沒有幫助」、「強積金有沒有幫助」...之類。當然政府的弊政,沒可能是好東西吧?

所以,我也不用多想,只如實回答他就好了。

過了兩個星期後,就在今天,他打電話來:「你好,我叫Kenny呀!你之前幫我使了一個問卷調查,你還記得嗎?」

「記得。」其實我連屁也不記得一坨!

「我主要打來是想確認一下資料是否有誤...僅此而已。」他說得很虛偽。

「嗯,所以...?」

「我看看你的報告,說你認為『最低工資對你沒有用』,這是為什麼啊?」

「除非最低工資往上翻兩三倍,否則關我什麼事?」我冷冷地說。「我現在做Crew$65起...」

「但舞台會不會很不穩定嗎?」我知道,他想把我推入一個對未來不安的情緒。

「會呀!我有時Call足,有時沒那麼多call,但都做個不停...」我冷冷地說。「好忙啊!」

「嗯...嗯...」

待續~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國民教育系列﹣書本又不是萬能

國民身份自我認同可以用書本教得了的話,歷史根本就不會發生這麼多動亂。

以下是黃英琦的一篇文章

文化拆局 - 黃英琦
倫奧開幕也是國民教育
(2012年07月30日)
倫敦奧運,由天真爛漫的弱聽小孩用手語唱國歌,及數千人在綠油油的田野上耕種、放牛放羊、嬉笑玩耍,展現寫意田園生活展開序幕,是一場「英國文化教育」。
英國在一百年前是「日不落帝國」,今天,它要面對嚴重的經濟困境,不少人失業,生活拮据,但英國人在自嘲中找到了自信和身份,英國文化仍影響全球。在奧運開幕,流行和精緻文化共冶一爐,有人讀出莎士比亞名句,有《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為孩子講故事,交響樂團大師指揮不介意與贛豆先生同場,保羅麥卡尼唱披頭四的Hey Jude,原來八萬觀眾都懂得和唱。
倫奧開幕沒有英雄,「人」是主角,「參與」是主題,演員是平民百姓,連女皇也粉墨登場,由占士邦「陪同跳傘」至場館。開幕禮也非常的人性化;當奧運火炬進入會場,由興建場館的五百名建築工人夾道歡迎。最後燃點聖火的不是體育明星,而是七位年輕運動員。火炬燃點了二百多個銅製的「花瓣」,花火一個接一個燃燒,徐徐上升合攏;那一刻,我感覺到「世界大同」。
我認識負責設計燃點聖火環節、被喻為「當代達文西」的希特域(Heatherwick),他曾說,很難與北京奧運比較,只希望能表達英國的「意念」。看畢,我相信那應是包容、尊重、不分彼此的核心價值。
其實,倫奧開幕,也是一齣國民教育好戲。
作者為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wongyingkay@gMail.coM   逢周一刊登
原文: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448

我已在不同場合說過一千次,所謂的國民教育,如大家在網上所見是公民教育,是一種對於國際公民的自我要求。而香港正想推行的洗腦教育,根本就不應由一本本課本入手。

還記得二〇〇八年,京奧開幕嗎?大家永遠都不會忘記千軍萬馬的開幕式,極盡奢華的大堆頭。事實上,這就是國情教育。大家完全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文化特徵。

早在〇八年,張藝謀已用一個開幕儀式告訴大家,中國除了「歷史」便只剩下「人多」。

我認為,用人民對一個國家的看法、熱愛、喜惡、包容、尊重...全憑國家的形象。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國家還可以用過往的手法去上暪下騙,蒙人民在鼓裡嗎?

幸好資訊發達,政府必須要踏踏實實地行正事,走正路才可以羸得大家的愛戴。國情教育,大抵由這裡開始。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國民教育非國民侮辱

剛剛在CCTVB的新聞上聽到,其實我真的是不知是左報說還是左狗說:「國民教育在每一個國家都會推行,有它的必要。」

我認同,身為一個國家的人民,了解國情是必要的。

所以我強烈要求推行國情教育,好讓回歸中國只十五年的香港人多多了解我國的情況。大抵上內容應該是這樣的,否則,國家不是在教育人民,而是在侮辱人民:
1. 中國一百多年積弱
2. 五四、六四...等事件都是確實發生,然而我不要求香港政府為六四有一個立場,但至少要客觀陳述事情
3. 中國貪腐情況只有每況愈下
4. 自由行為香港帶來商機,也破壞了本地的文化
5. 不是每一個中國來港的人都是蝗蟲,但整個內地來港產子制度就是縱容蝗蟲!
6. 中國有錢但不富強,中國一直只是在食老本﹣「人多」,實際上中國根本沒有其本國的經濟特色,作為一個營商環境,中國人大多抽外資水;作為一個工業環境,中國本國根本未有自家國際性的品牌;作為農業社會,中國的食材開始要由外面輸入....中國只是因為人多、市場大,所以有錢...但卻是一點都不牢固
7. 香港回歸之後,首次出現領導未上任先有呼聲叫他下台...本港市民對政府的不信任已到絕頂!


如果以上真相都沒有說,這根本不是教育,而是在譜寫一首中國凱歌,單純歌功頌德。

請不用這樣子侮辱人民,我們需要的是國情教育!

2012年7月7日 星期六

大家都活在一個沒格調的社會,
為什麼我就得在烈日當空之下被煎熬?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同性戀﹣林以諾


我不是一名稱職的基督徒,更不是一個好人,也沒有細心留意過有關的報道。但是說到同性戀,為什麼就必須要被標籤為一種畸形?我不認同,縱是聖經中神的話語不允許,但以妖魔化的方式去攻擊或是單純引經據典地攻擊他人就是不對。

同性戀是一種戀愛方式,當中包含了愛與被愛的完整性。如果當中只牽涉到單純的愛情(而非涉及肝交之類的性行為),為什麼要被攻擊?

這個社會有很多盲信者,林以諾以一種嘻笑手法傳教本來無傷大雅,但是,以一種不尊重其他形式戀愛而提升自己的方式便是可恥。

事實上同性戀在人類社會做成最大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人口增長」、「性病傳播」。但其實換個角度想,難道非同性戀者就沒有肝交嗎?如果有需要,我可以隨手找到一大堆類似的個案。

我支持自由戀愛,我相信上帝對人類的愛非形式化至隨口引經便是愛。

可笑的是,居然有人認為林以諾牧師道歉是一種妥協?認為一個公眾人物在公開場合失言後道歉是一種妥協嗎?到底大家信仰的是上帝還是信仰個人?到底是追求真理還是要爬上道德高地睥睨他人?

如果這是神所喜愛的兒女,我興幸我是神眼中的叛逆小孩。



看看以上對話,Stella Ho的內容如下:
Stella Ho 神造了男和女,按其特性發揮功用。生兒育女就是其中一個職份。假如男男和女女又如何實踐各自職份? 作為基督徒 ,我覺得我們可接納現在的他們,更重要的是幫他們尋找神給他們的本體和發揮神給他們的職份。 神大愛,在神以內沒有難成和不可能的事。

真想知道人的功用是什麼,這就是基督徒應有的思想嗎?
人類是以「功用」去形容嗎?生兒育女是人類的職份嗎?
其實繁殖後代是所有動物的天性,只有人類才會在男男和女女之間互取快慰的話,是不是同性戀就是人禽之別?

 人類在開宗明義上,上帝只交下了一個最大的誡命:「管理地上萬物。」

嗯,最好戀愛模式會成為管理萬物的其中一個阻礙啦!

以下是我敬天下基督徒的一番話,正正記錄於《沒有故事的故事》一個劇本中:
宗:你地一人少句啦!富商先生,其實本來就唔係你既錯,係我未講清楚我啲說話姐。係我唔好。如果你地唔介意,不如我地傾下,大家覺得信仰係啲乜呢?
富:古古怪怪,又話你要講自己既故事,但係又要問返我轉頭。我唔知呀!你話係咩咪係咩囉。
政:一個團體,為社會利益一齊去用非邏輯性的方式膜拜一個偶像。
青:我有返教會,所以我可以講下我感受。係一種令人好舒服既團體,會為左一件事去祈禱,去歌頌,去感受上帝大能既地方。
富:我唔知。
宗:年青人,咁佛教呢?佛教就唔係宗教咩?
青:...我明你講咩...
宗:我地活係呢一個地方好耐,好多時我地會俾一個思維去局限左...冇錯,好幾年前,有一個年青人問過我...「咩係宗教?」我話「宗教?宗教就係上帝同我地溝通既渠道,一個永遠不停地得到神既恩寵所以可以不停發展既家庭。」冇錯,宗教係一個家庭。至少我係咁覺得啦。
於是,呢個年青人問我,「咁佛教呢?」

我們常把自己所信仰的神放在自己人生的中心,這一點沒錯;
我們向身邊的朋友推廣自己的信仰,這一點沒錯;

我們因為自己的信仰,無視了他人的感受、他人的自由、他人的信仰...這不是神的大愛,而是站在高台上自我感覺良好,想把他人硬拔到自己身處的危樓的野蠻行為。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第23屆流行音樂金曲獎完整得獎名單一覽 

【最佳演唱組合】:新寶島康樂隊(陳昇、陳世隆)/《新寶島康樂隊「八」腳開開》 
【演奏類最佳作曲人】:鍾興民/誰偷走了時間《被遺忘的時光》 
【最佳原住民語歌手】:以莉.高露/《輕快的生活》 
【最佳原住民語專輯】:《輕快的生活》/以莉.高露/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最佳客語歌手獎】:羅思容/《攬花去》 
【最佳客語專輯】:《攬花去》/羅思容/旭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最佳新人獎】:以莉.高露/《輕快的生活》 
【最佳編曲人】:五月天、陳建騏/諾亞方舟《第二人生(no where-末日版)》 
【最佳樂團】:五月天 
【最佳專輯包裝】:陳政守 Mori Chen(守工異)/《驚嘆號(限量USB版)》 
【最佳音樂錄影帶】:寂寞瘋了《於是長大了以後》/亞神音樂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導演:比爾賈) 
【特別貢獻獎】:文夏(王瑞河) 
【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何國杰/《賽德克‧巴萊》 
【演奏類最佳專輯】:《被遺忘的時光》/果核有限公司 
【最佳台語男歌手】:荒山亮/《天荒地老》 
【最佳台語女歌手】:謝金燕/《月彎彎》 
【最佳台語專輯】:《思念會驚》/蕭煌奇/華納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演唱類最佳作曲人】:五月天瑪莎/諾亞方舟《第二人生(no where-末日版)》 
【演唱類最佳單曲製作人】:薛忠銘/那些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演唱類最佳作詞人】:武雄/阿爸的虱目魚《思念會驚》 
【演唱類最佳專輯製作人】:五月天/《第二人生(no where-末日版)》 
【最佳年度歌曲】:諾亞方舟《第二人生(no where-末日版)》/五月天 
【最佳國語女歌手】:蔡健雅/《說到愛》 
【最佳國語男歌手】:乱彈阿翔/把我換成你(十年幕後創作精華 電影電視主題歌曲專輯) 
【最佳國語專輯】:第二人生(no where-末日版)/五月天/相信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每一次到了一些時間,我就會像瘋了一樣,根本沒有時間...
就算我不停地進化,進化到可以一天只睡兩小時,但工作量一樣進化!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阿璇的故事

過去兩個月,我用了二萬多字紀錄下我一段珍貴的戀愛經歷,
也許寫下來的不是全然真實,但那一份真正的愛情感覺卻是沒法釋懷。

現在,我有了一個很好的女朋友,
寫這東西是一種冒險,
因為不是每一個女生都願意讓男朋友這樣去回憶,
要感謝的是,我女友信任我。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呢喃



忙碌的日子很可怕,
忙碌過後的空虛更可怕,
忙碌過後不會空虛最可怕,
因為,我們連感知世界的空檔都沒有了。

我其實真的很不想上學,
因為上學,我只是在工作之上再加更多學科的的工作
學生就該有學生的模樣
但我沒有。

我只是主業工作,副修學業的孩子。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怎麼才算贏巴塞?

怎麼才算贏巴塞? 

1.要在巴塞顛峰期踢定勝負 
2.要在巴塞內部沒有矛盾的時候踢 
3.要在美斯狀態最好的時候踢 
4.你不能往禁區起高球 
5.你不能遠射進球 
6.你不能防守反擊,你要全隊都攻出來 
7.你不能壓迫式防守,要給巴塞對於足夠的空間發揮 
8.你不能擺鐵桶陣 
9.在你的主場,你不能有主場哨,裁判要偏向巴薩,最好一開場就給主隊一張紅牌 
10.你不能有謝君子,杜奧巴式的硬漢,要讓巴塞的球順利過中場 
11.美斯帶球,你不能幾個後衛去攔截,要讓美斯順利射門 
12.你不能鏟美斯 
13.你進的球前要把巴塞每個隊員都過一遍,最好把兩個門柱都過一遍,然後再把球踢進大門,這樣才是真水平,否則巴塞認為是靠運氣 
14.你後衛在本方禁區不能開大腳 
15.你要允許巴塞的教練中場休息進裁判室交流 
16.你要知道起碼有一半為球隊本國球員並以青訓成品作為骨幹的球隊才有資格取勝 
17.要在火山沒有爆發的時候踢 
18.巴塞不幸落後時,所有死球都可快開,要讓巴塞有後上的機會 
19.你同意越位界線應該由巴塞迷定奪。巴塞迷看不到有越位即等同沒有越位,所有球迷應集中討論該入球之「美妙」 
20.你要在所有巴塞球員滿意場地的草地質素下比賽,別隊職球員或球迷不能批評巴塞賴地硬[1] 
21.巴塞迷對以上規則擁有最終解釋權,所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22.務必遵守以上守則,否則即使你不小心贏球了,巴塞迷也會說你是勝之不武,說你是靠運氣,說你無恥。巴塞迷總是可以找到一條理由來說明你不應該贏球。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嘮叨1

有一天,一個小孩叫我教他游泳,我教了他;然後他創立了泳隊,最後,他想代我的泳官的位置...但是,他沒有記住他只學會自由式連換氣也未學,這種人,跟我說代我而行...

不錯,年輕人的果敢真好。

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思考的第一步

在思考的過程中,太多人停在結果,因為我們想要一個答案。
事實上,最好玩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

有很多時候,好些人以為自己抓住了答案;
但在很多「做與不做」的思考過程中,
為了得到一個具效率的答案,我們就會即時選擇了「做」或「不做」。

這一點都不好玩。

所謂思考的世界,永遠沒有一個最終的決定。
所謂最終,只是在於我們放棄思考的一刻。

這是我最近的思考的改變,就是我可以不停地去思考,直到累倒為止。
有好多次,我下了一個決定,我會推翻,然後再思考...
可能最後我的決定就是維持不變,
但經過思考之後,那個結果才會堅實...

思考的好玩,大抵如此...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票子代表的是(2)


第一話
醒來,燈光不是熟悉的微黃,而是恐怖的泛白。
這一刻,我知道我所處的一定不是我的房子,但我一時間仍未有頭緒,
不對,我連坐起來的氣力都未有。
花了許多氣力,我終於站了起來,才發現我在一個小小房間中。
而這個房間,我完全沒有印象,只知道這裡佈置得不像人住一樣,
有誰能想像人可以困在一個斗室之中呢?
我不懂量面積,但這房間比我家的廁所還小。
對了,我該求救才是吧?
我想大叫,但我發現我開不了聲。
我想起一部叫《恐懼鬥室》的電影,這種設計,不是好像嗎?
「Hello,Mr. Tian,I want to play a game...」大概要有這種廣播是吧?
我在我開始時坐著的椅子底下找到了一個錄音機,
「你好,阿圍。我想到和你玩一個遊戲,你很擅於說話,
但你沒有想過沒有語言你可以借著什麼去了解人生。
現在,你身處在一座荒廢的大廈之中,大廈有不同的資源,
你可以試試用之維生。我們會下達不同命令,
完成了就可以活命,完成不了就會死。
上天是公平的,我們把每一個人引以自傲的強項都抽去了。
生還是死,自行決定。」
其實這是《恐懼鬥室》的那套,但我完全沒有視之為笑話。
因為,我說不出話來,一點聲音都發不出來。
「指令一,請大家到地下大堂。」
聲音,由我忘了按停的錄音機發出。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票子代表的是...


以下是一篇在高登討論區發表的小說
我不會作任何打包,若以後要看,就在這裡看吧


前言 
我一直相信,做好事的原因是因為大家想有好報, 
但是做壞事,我們可以毫無理由。 
甚至有人說,毫無動機的罪才是真正的邪惡。 
事實是不是這樣,我說不出來。 
但以下,是一個我聽說過比較有趣的故事, 
有關邪念的體驗。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給「我」的話﹣生日快到的一段文字


如果有人問我今天和十年前的今天,我有什麼分別;
我會說,十年前,我覺得我好不容易才會挨到生日;
到了今天,我會說我好不容易才在今天完成今天的事情。

也許,我老了。

這一句說話放在一個二十三歲的人口中說出來,很奇怪也很裝老成;
但是當每一個試試每天都花五分鐘去回顧當天發生過的事,
你就發現自己好不容易跌入時間的陷阱,
然後說這一句:「我老了。」

身體,也許我不比以前差;
精神,我仍可以爆肝不睡;
渴求,我比以前更多事想做。

也許,就是因為比以前有更多事想做,
很想找一個好好的女孩結婚、
很想有屬於自己的夢想公司、
很想把自己在世界留下一筆、
很想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有一個月完全不理會工作...

是的,我快要二十三歲了...

給十年前的自己說一句:「我比我想像中變得了不起啦!」
給十年後的自己說一句:「不要和別人比較,但不要失卻變得更強的機會啊!」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真理的門


有看過鋼之鍊金術師的朋友都應該記得故事不停出現的是真理之門,但我們只能從書中看到不同的觸手把人抓進去。假如,這是真理,其實我們不就是一個學生,被強行加諸不同的「學習強迫症」嗎?

事實上,真理不是這樣的。

我們可以自己打開門,然後走進去。

真理是一道大門,我們大多數人不會進入它,只會在外面看看,然後過門不入。

同時,有些人想看一看門後的光景,於是把門推開走了進去。然而放在眼內的,是一道道小一點的門,成千上萬的聳立目前。但這沒完,很多人立時無從入手,走點大門之外,關上門。

但也有一小部分人打開了其中一扇,窺探一下,見到裡面又是更小的門。於是他開始鑽進去,一步一步把不同的門打開,最後,他走到了一扇只能塞得下他的手的小窗子前,從裡面拿出了一枚鑽石。

這種人叫專家。


又有些人開了一扇門,大致看了看;便往下一扇門走去,結果這些門都被他打開了,然後,他才由起始的門開始,又打開裡面的小門,一道一道的,每一個房子都沾了一下。

這種人叫思想家。


另一些人,他們把門的形態記住,然後在真理的大門之後,再建一道小門,然後自己走進去,讓路過的人看看自己的世界。

這種人,叫藝術家。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會成為觸手,把人硬拉進去。

這種人叫老師。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有關成長,我有這種看法...

其實有關成長,我覺得蠻像我約了一群朋友一起慢跑;
在一些時候,總有一兩個朋友跑得太快,追不上來;
又有時,我實在等不到愈跑愈慢的朋友;
偶爾追上了一個女孩,我和她的腳步同調;
又有時,她跑得不夠快,因為是她,我願意等;

也許有時,成長,不能一句總結,
但卻是充滿愜意的快樂旅程。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由女權,到平等

上之問過有關什麼才是平等的極致,在這之後,我花了好些時間去思考,但從來沒有找過有關的資料。當我有了一個很概括而不確實的概念後,我才去找一些有關的資料。

先說說,為什麼是「平等」?明明我看的「Miss Julie」、「The Doll's House」都是一個蘊含女權主義的劇本,但我偏偏認為這不是一個終點。

正如不少學者所講,大部分的「主義」都是為了解釋一些新發現的社會/自然/思想的潮流或現象。所以,女權主義某程度上只是一種對十八世紀後女權主義者對女性各方地位爭取的一個小總結。

然而,他們爭取的地位提昇在我眼中有一個很大的盲點。正如在一次課堂上,有同學提出過的一個題問:

「當女權主義者不停提倡女權提升,但究竟到哪一個位置才會停止?」

到今天,我們仍看不到一個答案。

順著這個脈絡下去,男女的最終極平等會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是沒有人再問「男女人如何才是平等」。簡單一點說就是「沒有男女之別」。

這裡,開始沾上「平等主義」的邊邊了。以下是「平等主義」一個片面的定義:

平等主義是基於所有生命要求在社會上的平等政治主張,以及所有生命應平等地得到社會的保障。社會的保障包括法律權利、政治權利、公民權利,以至動物權利等等。平等主義核心的思想是平等,諸如必須不分物種、種族、階級、性別、信仰之類,所以政府的政策是不應因生命的物種、種族、階級、性別、信仰等不同而偏袒傾向任何一方。

當中提及到的是「不分」一切,這才算得上是平等。

我這人對平等沒有特別的嚮往,但是我想要是有人跟我說「這是一個追求平等的社會,因此男孩/女孩該....」,我會冷冷的恥笑一下,畢竟,當一天人類沒有辦法跳出類別及群體的思考框架,我們仍只是在追求不知所謂的假平等。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如果人生可以從來一次,你想你的人生在哪一刻重來?」

「如果人生可以從來一次,你想你的人生在哪一刻重來?」

雖然我知道這一件事沒可能,但是,我想假如真的可以,我最好可以從頭活一次。而這個從頭活一次,我想我也只是一樣的自己,活的一樣很糟糕很色。

小時候,我一樣是不愛讀書只愛玩耍;
到了升中,我一樣是不理我的學業,每天和同學打波;
到了之後,我一樣會很喜歡表演藝術,甚至把人生押在上面。
我一樣會以為自己很喜歡一個女孩,然後追很久;
我一樣會以為自己可以為這女孩犧牲很多東西,但其實只是一坨大便;
我一樣會找到一個很喜歡的女孩,然後拍很多年拖。
我一樣會問自己同一個問題﹣
「如果人生可以從來一次,你想你的人生在哪一刻重來?」

無論從活多少次,我仍是這麼過活。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哦,其實唔難。



「哦,其實唔難」這一句說話代表了什麼,
代表了你是一個高登仔,會考三十分,昂藏八尺,孔武有力,腳法超群,又可以徒手游出公海。其實,高登仔有什麼會被難到?

就好比早幾天,有一個朋友和我去飲野,他說:「我喜歡上一個女孩,但我真的不知道怎樣追她。」

「哦,其實唔難。」我沒有抽煙,但此話一出,一股有如君臨天下的浪子氣勢衝口而出。

「我知道你高登仔無所不能,如果可以,你教教我怎樣追女仔好嗎?」

「沒問題,我不如示範一次點追女仔啦!」我作為他的大家長,當然義不容辭啦!

他求學心切,轉眼間就把女孩的所有資料一一道出。

十九歲,名女校學生妹,一個字,靚。
讀書成績不過不失,叫做香港大學入硬,不過比不上咱們高登仔個個拔尖。
家庭完滿,性格和善,不乏裙下之臣,但因為專注學業所以一直單身。

基本上,和我這個毒撚朋友比,蛤蟆天鵝之別也太膚淺。

當然,對我來說:「哦,其實唔難。」


就因為這一個信念,我一直仍在FF我和這女孩正在一起。

那些年,我們一起FF的女孩。


其實我想寫咩?

沒有,只是見之前的東西太認真,所以想寫寫一些沒有內容的東西,好好侮辱一下文字而已。



哦,溝女?其實唔難丫。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民主(2)﹣權力者的武器

媒體早已不再是一件工具, 而是一件武器。

在香港,要成為社會領袖的最快方法,就是掀開「X果日報」;
找一件看似很嚴重,其實是私人都不能再私人的事出來;
之後等到這事在社會翻起風波時,在Facebook上開設一個「十萬人反XX行動組」。

不要等到十萬人加入,有一千幾百人左右開始再翻報章找下一個議題;
最後把所有事情歸納在「民主」之上。

一個月內,你的說話就漸漸成為社會的最前端。

這是因為,事實上,你真的在抄襲社會的主流意見。


這是媒體的甜美之處,就是你走一條大眾的路,你便是自家人,是好安答。

但單純民主,到底有多少人真的知道自己在追求的是不是民主呢?

我們之間有很多人會以為,只有「普選」才是民主的出路。然而,這一條出路很可笑的算不了什麼,我們只是想把自己帶回封建時代,然後想用選舉的方式選出一個君王出來。香港人的奴性從來沒有撇開過。

其實,換過角度一看,究竟我們真的有必要這樣選嗎?

曾經我們嚮往過的絢麗回憶,大家沒法遺忘的前朝光輝;那個時候可是我們親自挑選港督嗎?

還不是老樣子的英國佬差什麼人來,我們就聽什麼人話了嗎?


就是因為今天我們有了「高度自治」,我們才會看到自由的甜美;該說,我們看到了自治可以有的「高度」,我們才會要更高。所以,要麼我們完全自由,或是我們完全沒有自由。


感謝各位傳媒,你們把名為自由的盒子打開了,但是從來沒責任心地任由政治家玩弄治由把戲。


媒體,是權力者的武器。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有關欣賞



今天說了一句我仍然在思考的話

細心的人總是留意到自己要細心;
粗心的人總是不自覺地溫柔起來。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想「民主」(一)




其實我最近因為看了不少劇本,所以對於很多東西都會有多少的思考。
一直以來,我們自以為對於「民主」十分嚮往,所以爭取什麼「雙普選」。

但事實上,我漸漸發現,很可能「雙普選」也只是一個笑話。

在中國這一個玩了五千年政治的古國中,他們積累了的政治智慧可不只是單純的只會挑釁別人。事實上,他們一定有比我們所想之外更多更多的下流手段。因為我沒有他們下流,所以我大概只能淺薄的想想一些可能性。

假如有一天,我們能爭取到雙普選,我們可以高興嗎?

看似選擇權已落在人民手中,其實一點也不是。

放眼香港,真的有人值得我們一致信任嗎?就連自稱泛民第一大黨的民主黨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出賣香港人時,我們就知道本地已經沒有一個堪足相信的政黨了。(其實,我一直都很討厭「黨」這種東西)


我會支持她的!


沒錯,我們可能找到一個看似很好的人選,但在共產黨的威嚇利誘之下,又有多少人能避得過投共舔足的行為?

對於中共來說,給香港普選是其一個考慮的方法,因為無論如何,只要一天香港附屬於中國之下,我們仍沒有真正的自由。

一個體制必須完全脫離另一個體制之外,才可以有真正的選擇。

否則香港就算有雙普選,我們也沒有自主。